SLC缓存增强了ATP 3D TLC SSD的读写性能
随着世界"数据驱动"趋势的加强,对更多数据存储的需求将继续存在。随着3D NAND架构的出现,存储介质通过提供更高的存储密度而减少占用空间,从而打破了2D NAND的技术限制,降低单位成本。 此外,通过允许使用更宽松的NAND光刻技术来减少单元间干扰,基于3D NAND架构的驱动器具有更高的可靠性,更好的读/写性能和更长的耐用性。
这些重要的技术发展已使基于TLC存储介质获得了广泛的使用和接受,甚至在要求高密度存储、高可靠性能和长使用寿命的工业应用中。
为了进一步增强3D TLC的性能,ATP固态驱动器(SSD)和模块开始使用单阶存储单元(SLC)缓存。
什么是SLC缓存?
SLC是一种NAND闪存,每个单元仅存储一位数据。 它执行其他闪存类型中最简单的操作。 因此,它以更快的速度写入数据,消耗更少的功率并具有更高的耐久性。 但是,主要缺点是密度较低,每兆字节的闪存成本更高。
另一方面,基于3D TLC的SSD的每MB成本更低,并且可以存储更多数据,但由于每个单元存储三位数据,因此可能会导致读写性能下降。 在没有DRAM缓存的SSD中,这种速度下降最为明显。
ATP通过保留一部分驱动器(类似于SLC)来解决此问题,此部分被称为“ SLC缓存”。
下图显示了NAND闪存类型的比较,显示了每种闪存的优缺点:
SLC缓存的类型
SLC缓存有两种类型:静态和动态。 SSD使用静态还是动态缓存取决于固件算法。
- 静态缓存。 顾名思义,分配区域的大小是固定的。主要优点是为SLC缓存分配了保证的区域。仅当TLC的其余部分被充分利用时,此空间才被禁用。但是,由于仅为SLC缓存分配了特定的区域,因此该区域将承受更密集的读写操作,从而导致更高的P / E周期,进而可能会影响驱动器的耐用性。
- 动态缓存。 相反,动态缓存是指未固定的区域。关键优势在于,整个驱动器的磨损平衡更加均匀。缺点是,由于其大小灵活性,无法保证缓存大小。
下表总结了两种类型的SLC缓存的优缺点。
比较 |
静态 |
动态 |
缓存大小 |
固定,有保证 |
灵活,不能保证 |
P/E寿命 |
高 |
低 |
表1.静态和动态SLC缓存之间的比较
SLC Cache vs. Direct TLC Write
利用内置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(DRAM)进行缓存,可以存储小数据内容并将其作为大数据内容刷新到SSD,从而加快了读/写性能。但是,出于成本考虑,许多基于TLC的SSD都没有DRAM,而是采用“直接TLC写入”的方式。由于DRAM比NAND闪存快得多,因此这些无DRAM的SSD可能具有成本优势,但必须在性能上进行折衷。
读/写性能,ATP使用SLC缓存。该空间的大小取决于SSD的容量。有了SLC缓存空间,只要尚未充分利用该空间,SSD的读写性能就可以与SLC NAND媲美。
当SLC缓存已满时,固件(FW)将启动后台垃圾收集以清除缓存。同时,系统在垃圾回收过程中继续向驱动器发送数据,从而影响了驱动器的性能。
下面的图形和表格提供了SLC缓存和直接TLC写入之间的比较。
比较 |
SLC缓存 |
直接TLC写入 |
峰值性能 |
高 |
低 |
性能稳定性 |
不稳定写入 |
稳定写入 |
应用 |
小量数据交换
|
|
表2. SLC高速缓存和直接TLC写入的比较
结论:具有SLC缓存的下一代3D TLC闪存解决方案
基于3D TLC NAND闪存的ATP下一代固态驱动器(SSD)和模块是具有SLC缓存的最新产品。
为了获得更好的数据完整性和增强的设备保护,新的M.2 2280 NVMe N600Si/N600Sc和A600Si和A600Sc Serial ATA (SATA) SSDs串行ATA(SATA)SSD具有最新版本的ATP的断电保护(PLP)技术PowerProtector 4,该技术结合了硬件和固件解决方案,以确保在突然断电时可以保存和保护数据。PLP阵列的全新设计利用了新的电源管理IC(PMIC)和新的固件可编程MCU(微控制器单元)。MCU设计允许PLP智能地应对电源挑战,例如浪涌电流,输入过压,不正确的缓存刷新等,从而保护存储设备免受损坏。
其他可靠性功能包括端到端数据保护,RAID引擎支持和可选的工业运行温度支持(-40°C至85°C),以在冷启动,高温工作负载和交叉温度时提供可靠的PLP电容。